EI / SCOPUS / CSCD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1987年  第12卷  第2期

栏目
摘要:
本文为京津地区内大小城市的噪声调查报告。这个地区除北京和天津市外,还有22个县,人口共一千八百万。这里是中国的一个典型区域,从这调查结果可以了解中国城市噪声的一般情况,以及近十年一些技术措施和行政措施所得到的效果。
摘要:
在北京西郊大钟寺陈列的古钟,除了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钟王“永乐大钟”之外,还有三十多口大小不一、形状相异的钟。它们中大多数是明清时代铸造的铜钟,个别的是宋朝和元朝的。其中最大的开口半径为84cm,最小的是31.5cm;钟身高从79cm到210cm,相应的重量从114kg到3108kg。
本文介绍了某些钟声的声频谱、拍频以及衰减等特性。对钟声音色的主观评价作了一定的讨论。同时讨论了钟的基频与钟形状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有同类结构形状的钟,决定基频的是开口半径和开口部分的厚度。
摘要:
本文讨论了开腔振动问题的有限元计算中边界条件的处理。用有限元方法讨论了燃烧室声槽的等效深度,并给出了带进口声槽与直声槽的等效关系。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和实验上研究了AT切型石英振子耦合T型波的频谱分析和能陷判据。在理论部分,引入两个等效应力(T1=γ11S1T5=γ55S5),再计入电极区和非电极区的边界条件,以及电极质量负载效应和压电效应等,即可得到描述T型波传播特性的方程组。从这些方程组出发,我们计算了耦合T型波的频谱,给出了有限电极条件下厚度-切变模和厚度-扭曲模的能陷判据,并得到了最佳矩形电极尺寸与弹性常数的关系。在实验部分,分别测量了不同电极尺寸和质量负载条件下,基频约为30MHz和100MHz的AT切型石英振子的频谱。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最后,还用上述理论设计制成了单频性很好的高频石英谐振器。
摘要:
本文应用类似于光学中的传输问题建立起声波传输方程,用以解决声波在浓悬浮体中传播时考虑了微粒间的多次散射后声波能量的透射和反射问题。该方法较目前声学中采用的处理方法简捷,所依据的物理图像清晰,适用于粒子线度与波长的比为任意值的情况。本文还以刚性球形悬浮粒子为例,计算了声波的透射和反射与程长的关系,得出在浓度不太大时(散射系数×程长<0.256),当ka<1时不考虑多次散射不会产生很大误差,ka=3时,由于多次散射影响,散射系数减小5%,ka=5时散射系数减小14%。浓度增大时散射系数逐渐减小。此外还讨论了微粒线度分布、声接收器后部悬浮体的散射等对声能传递的影响。
摘要:
本文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提出了等效孔径和等效束宽的概念,通过它们可以把基阵的结构和声场分布这两个几何图象联系起来,也把主瓣方向声压,指向性因子和主瓣宽度等量联系起来。本文计算了几种大波数尺寸基阵的等效孔径和等效束宽,概括起来有如下规律:平面阵的等效束宽等于它的以波长为单位度量的面积的倒数;曲面阵的等效束宽近似等于曲面的张角,并且近似为恒定束宽;曲面补偿阵的等效束宽与曲面在补偿方向投影构成的平面阵的近似相等。
摘要:
本文提出了以声脉冲管测量辐射头为方形的一种阵元(纵向振动换能器)的输入力阻抗的方法。从电导纳圆图的测量所得到的并联共振频率与从输入力阻抗曲线上确定的共振频率两者非常一致,从而间接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研究和技术简报
摘要:
本文介绍了通过霍耳系数测量确定了半导体SrTiO3单晶的导电类型。这种SrTiO3单晶的生长方法与过去文献中所报道过生长方法不同,本实验所用的单晶是从化学配比熔体中,引入定向籽晶缓冷法生长而成的[1],而不是用Verneuil(火焰法)或助熔剂法。用色心的形成——准F心模型解释实验结果。这一色心是由SrTiO3单晶生长过程中氧缺位所形成的。还通过XPS谱(x-ray photonelectric spectroscopy)从另一侧面证实了这一准F心缺陷。